比生脉饮更强大,入秋后继续艾灸,把气血和津液都补回来,越做气越足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4:47    点击次数:64

图片

图片

入秋最磨人的不是天凉,是身子总出小毛病:

早上出门见风就 “阿嚏阿嚏”,鼻子揉得通红还痒;

坐办公室半天,口干得黏喉咙,喝半杯水也不管用;

到了下午鼻子堵得说话瓮声瓮气,晚上甚至口干到醒……

这不是 “娇气”,是夏天耗光了身体 “底气”,得针对性调。

身上 3 个穴能 “一穴解一愁”:按足三里扛风,按合谷止喷嚏,按太溪润口干

每天 10 分钟,按完一个舒服一点,老辈人都这么用,比吃药贴心。

先解 “一吹就打喷嚏”:

小区的王阿姨最烦的就是见风打喷嚏,出门买菜得戴两层口罩,揉得鼻子通红。

这其实是体表的 “防线” 松了,风邪顺着鼻子钻进来,刺激得黏膜发痒、发堵。

合谷穴就是帮你 “加固防线” 的,老话说 “面口合谷收”,脸上、口鼻的毛病,按它都对症。

    咋找:手背虎口处,五指并拢,大拇指和食指中间,肌肉隆起的最高点 —— 别按在掌骨缝里,那样没效果。

    咋按:早上出门前按 5 分钟最好,用拇指按,稍微用点力,别怕酸,酸得越明显,风邪赶得越彻底。按完你会觉得鼻子里清爽不少,像通了风。

我同事小李年年入秋犯鼻炎,鼻子堵得头懵,后来每天在兜里揣了个纯铜刮痧板,闲下来就用刮痧板在手背的虎口处刮一刮。

现在上班不用揣一大包纸巾,见风也不打喷嚏了。

图片

再解 “口干到半夜醒”:

秋天很多朋友出现:“半夜总渴醒,摸黑找水喝,喝完还觉得喉咙干”

这不是喝水少,是肾里的 “水” 不够了。

「肾,乃先天之本,五行属水」,相当于肾像身体的 “水库”,夏天耗得多,秋天没及时补,水库干了,就没法往上润喉咙、润嘴唇。

太溪穴是肾经原穴,是肾水的原动力之所在,相当于是身体的 “泉眼”,能把肾里的水抽上来,比光喝水管用。

    咋找:把脚翘起来,内踝尖和跟腱之间1/2处,有个小凹陷,按下去有点胀,就是它。

    咋按:晚上睡前,晚上点一根1.8cm厘米石磨艾条,温温的艾灸30分钟,感觉热气往腰上、脸上窜。艾灸完喉咙里甜甜的,像含了口温水,这种润劲儿能持续到天亮。

图片

三解 “身子虚、怕风”:

入秋后体虚的人,也很多,比如“走两步就累,风一吹就打哆嗦”—— 这是夏天吃冰多、出汗多,把脾胃的劲儿耗没了。

脾胃是 “气血工厂”,工厂没劲儿,造不出足够的气血,身体就没 “铠甲”,风一吹就虚。

足三里就是帮脾胃 “回血” 的,老辈人说 “常灸足三里,胜吃老母鸡”,真不是夸张。

    咋找:屈膝90度,膝盖骨外侧凹陷往下3寸,即为此穴。

    咋按:我喜欢晚上睡前,把自发热艾灸贴贴在膝盖的下方,直接灸即可,能自发热艾灸穴位4-6个小时,和我一样的懒人,可以试试。

坚持十天半个月,时候能感觉到肚子慢慢暖起来,像喝了杯温粥。这是脾胃开始 “干活” 造气血的信号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回眸一笑战法
下一篇:没有了